【来源】 本品为马鞭草科植物马鞭草Verbena Officinalis L.的干燥地上部分。 【别名】 燕尾草、马鞭梢、蜻蜓草、龙芽草、退血草、白马鞭。 【采收加工】 6~8月花开时采割,除去杂质,晒干。 【性味与归经】 苦,凉。归肝、脾经。 【功能与主治】 活血散淤,解毒,利水,退黄,截疟。用于癥瘕积聚,痛经经闭,喉痹,痈肿,水肿,黄疸,疟疾。 【用法与用量】 煎服,5~10g。 【注意事项】 气血虚、胃气弱及孕妇慎服。 【生境分布】 常生长在低至高海拔的路边、山坡、溪边或林旁。产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福建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新疆、西藏。 【化学成分】 含马鞭草苷、戟叶马鞭草苷、羽扇豆醇、β-谷甾醇、熊果酸、桃叶珊瑚苷、咖啡酸、齐墩果酸、桃叶珊瑚苷、马鞭草新苷等成分。叶中含马鞭草新苷、腺苷及β-胡萝卜素。根茎中含水苏糖。 【现代药理】 临床用马鞭注射剂治疗疟疾,对控制症状及杀灭疟原虫有一定作用。水煎液有一定镇咳作用,镇咳的有效成分为β-谷甾醇和马鞭草苷。动物实验表明,水及醇提物有消炎、镇痛作用;水煎液及酊剂对白喉杆菌等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;对大鼠及人体子宫肌肉均有一定兴奋作用。对交感神经末梢小量兴奋,大量抑制;对哺乳动物可促进乳汁分泌。有拟副交感作用。 【质量评价】 以叶多、色青绿、带花穗、无杂质者为佳。 马鞭草Verbena Officinalis L.
【药材性状】 本品茎呈方柱形,多分枝,四面有纵沟,长0.5~1m;表面绿褐色,粗糙;质硬而脆,断面有髓或中空。叶对生,皱缩,多破碎,绿褐色,完整者展平后叶片3深裂,边缘有锯齿。穗状花序细长,有小花多数。气微,味苦。

【饮片性状】 除去残根及杂质,洗净,稍润,切段,干燥。本品呈不规则的段。茎方柱形,四面有纵沟,表面绿褐色,粗糙。切面有髓或中空。叶多破碎,绿褐色,完整者展平后叶片3深裂,边缘有锯齿。穗状花序,有小花多数。气微,味苦。
